叶世峰,女,汉族,1964年10月生,河北涿鹿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7月毕业于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农学专业。2009年1月,取得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学历。1985年8月在宣化县崞村乡农科站任农业技术员,1987年1月调入县农业局技术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991年3月调入县种子公司从事种子生产和推广。1999年4月任宣化巡天种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2014年1月起任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至今。自参加工作以来,获得的主要荣誉有:2012年2月,被中共张家口市委、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评为“2011年度全市优秀科技人员”;2013年4月,被中共张家口市委、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评为“2012年度全市优秀科技人员”;2014年12月,作为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获得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荣誉称号。
叶世峰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农业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工作,尤其从1999年担任巡天种业副总经理以来,主管公司营销工作,带领公司营销团队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先后确立了“经营效益最大化”、“品种推广+技术服务“和“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等营销理念,实现了公司产品由“预约代繁向自育外销”的转变,走出了“玉米种子单一产品向杂交谷子和杂交玉米种子两条产品线”并进的产品之路。以“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种子”为宗旨,树立了“巡天种、放心种”在广大百姓中的良好口碑,将“巡天牌”商标做成了河北省著名商标,创造了河北种业界唯一获得“玉米种子和杂交谷种双双评为河北名牌称号”的业绩。
一、玉米新品种高产创建,单产突破1390公斤的高产纪录
2011年以来,在宣化县开展的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工作中,先后在顾家营、江家屯、大仓盖三个乡镇建设玉米新品种“巡天969”高产示范方10万余亩,并大力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提高密度、单粒播种、配方施肥等多项技术的合成,2013年创造了“巡天969”亩产突破1390公斤的高产纪录。2013-2014年与宣化县农牧局技术人员一起,在沙岭子南兴渠村种植大户郑树军地里开展了连续两年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试验,总结出玉米采取地膜覆盖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比常规种植具有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有效提高了玉米穗行数和穗粒数、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的显著优势,产量突破17506.5kg/hm2,增产幅度达34.6%,同时经济效益显著,每亩纯收入增加490.6元。通过高产创建项目和水肥一体化等多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宣化县玉米产量不断提高,平均亩产由5年前的7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900公斤,增产率达到20%,全县30万亩玉米每年增产粮食4500万公斤,农民增收达到9000万元。
二、“张杂谷”累计推广面积在全国达到2000万亩
杂交谷子是张家口市农科院经过40年不懈努力而研究成功的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具有节水、高产、优质、抗除草剂等优点。叶世峰带领公司营销团队,率先在“张杂谷”全体代理商会上提出技术服务与推广服务等营销理念,5年来先后深入山西、内蒙、新疆等地召开现场会1000多场;作为第二主编编写的“张杂谷”种植技术手册,累计向各地农民发放8万余册;作为讲师先后为河北农业大学举办的非洲学员班培训2次,为张家口市农科院举办的北方农口系统培训班授课1次,同时利用各地“阳光工程”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先后给农民讲授“张杂谷”种植技术50余次;到山西、内蒙等地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或解决技术难题300多次,在山西忻州创造了亩产843公斤的高产纪录,受到干旱地区农民的广泛认可。参加起草的《谷子杂交种制种技术操作规程》通过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经过9年不懈努力,“张杂谷”已在我国北方14个省区累计推广2000余万亩,在节水40亿立方的前提下,为国家增产粮食200万吨,为农民增收80亿元。
三、积极参与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促进玉米主产区品种更新换代
叶世峰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参加了“巡天系列”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自2010年以来,与团队成员一起,先后克服了资金紧张、人员不足、条件艰苦等诸多不利因素,立足长城沿线地区气候特点,重点选育早熟、抗旱、耐密、优质的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成功选育14个新品种先后通过河北省、山西省、天津市和国家审定。其中:“巡天1102”玉米新品种于2015年6月通过国家东华北和西北主产区“双国审”。经过多年的技术经验积淀,2014年被河北省农业厅聘为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评审委员。
四、承担和参加国家、省、市级科技研究项目,加速公司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叶世峰承担和参加的科技研究项目8项,主要有:“抗除草剂谷子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务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玉米新品种巡天969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获得农业部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参加的《冀西北糯玉米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项目,通过河北省科技厅成果验收,成果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张家口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通过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独自或合作撰写发表科技论文8篇:1、2014年7月:撰写科技论文《张杂谷抗旱性研究进展》,刊登发表在《种子世界》期刊第7期,第一作者;2、2015年4月《不同留苗密度对张杂谷产量的影响》,刊登发表在《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5年第4期,为独著;3、2015年5月《地膜覆盖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刊登发表在《中国种业》期刊第5期,为第一作者;4、2015年7月《两高双抗玉米新品种巡天1102及栽培要点》,刊登发表在《中国种业》期刊第7期,为第一作者;5、2010年12月《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谷系列品种介绍》,刊登发表在《中国种业》期刊第12期,为第三作者;6、2015年2月《糯玉米秸秆不同收获时间对其营养成分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刊登发表在《畜牧兽医学报》期刊第2期,为第五作者;7、2015年5月《巡青938玉米品种不同收获期秸秆营养价值的比较》,刊登发表在《饲料研究》期刊第9期,为第五作者;为第五作者;
8、2012年10月,主编的1.8万字《张杂谷种植技术手册》,向全国各地张杂谷种植户发放4万册。
与张家口市农科院、河北北方学院专家教授一起,共同开展了杂交谷子由粮食作物向饲料作物转化的重大项目研究,2014年主持召开了全省种植业、畜牧业专家参加的“张杂谷谷牧结合研讨会”,深入探讨研究谷子及其秸秆在促进国家畜牧业发展方面的论证和研究;2015年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张杂谷”奶牛饲喂试验,为“张杂谷”尽快进入国家饲草饲料名录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主持召开“张杂谷”种植大户销售对接会和“张杂谷”产业链转化研讨会,为全市“张杂谷”种植户和加工转化企业搭起桥梁,促进“张杂谷”顺利产销和市场转化;陪同全国人大代表、张杂谷之父-赵治海,两次赴新疆进行调研和示范布点,在新疆戈壁滩和盐碱地上安排“张杂谷”示范1.2万亩,受到自治区政府和农业系统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州、县都先后召开了现场观摩会和推广座谈会,有望成为新疆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替代作物,为自治区大幅度降低农业用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耕地面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荣誉
自参加工作以来,获得的主要荣誉有:2012年2月,被中共张家口市委、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评为“2011年度全市优秀科技人员”;2013年4月,被中共张家口市委、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评为“2012年度全市优秀科技人员”;2014年12月,作为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获得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