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农业科学系

首页>> 机构设置>> 农业科学系

农业科学系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农业科学系于1923年成立,已有近百年历史,包括农学本科专业。2013年院系调整,农业科学系分为农业科学系、植物保护系和植物科学系。农业科学系现有专职和兼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7人,硕士7人。

农学团队形成了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冯琰副研究员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晚熟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龚学臣教授为河北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品种筛选与繁育”岗位专家,吕爱枝教授承担“十四五”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玉米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袁卉馥教授被评为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吕爱枝、袁卉馥、赵海超、田再民被聘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多年来,农业科学系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尤其是对所处的冀西北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科学系拥有的特色专业“农学”专业是河北省高等学校农业创新高地和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是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之一。“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被列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20152017年,分别获得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和作物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2019年农学专业被列为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行列。多年来,农业科学系一直重视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把学科建设与提升专业办学水平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以农学专业转型发展为契机,在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及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农业科学系拥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现代农业温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满足需要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拥有农学学科专业文献资料室,拥有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气象学等4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到500 m2。农业科学系拥有校内实验实习基地205亩;旱地作物研究中心450 m2,高端仪器设备20台件;为培养优秀农业人才提供了生产实践实习基地。

农业科学系现拥有作物栽培学和遗传学两门校级精品课程,承担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共50余项,近些年发表SCI、EI和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240余篇。龚学臣教授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试验统计方法及SPSS应用》1部,吕爱枝教授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作物遗传育种》1部,参编教材4部,其中1部获得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农业科学系教师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尹江)、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吕爱枝),河北省山区创业奖三等奖2项(吕爱枝、赵海超)、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教学比赛方面,袁卉馥教授、吕爱枝教授、曹熙敏副教授曾获得河北北方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田再民副教授获得河北北方学院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学术兼职方面,吕爱枝教授、田再民副教授为河北省遗传学会第七、八届理事,田再民副教授当选为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学科竞赛方面,田再民副教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农学专业本科生曾获得第七届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报告二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河北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立项、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河北北方学院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等。农业科学系许多科研成果已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特别是在马铃薯、玉米、燕麦、花生、金莲花、兰花等领域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研究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造就了一支学术创新群体,在国内干旱农业研究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农业科学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资环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和经济作物研究所、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雪川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弘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拓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化现代农业(内蒙古)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和植物保护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和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农学专业学生开展实践学习提供重要阵地。农业科学系教师教学严谨、学生学风浓厚,学生考研录取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校前三。

主 任:田再民,负责全面工作,本科生教学、实习和实训(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及卓越农林项目等。

副主任:何美敬,主要负责实验室工作,同时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及论文的管理等。

16497266103908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