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华北小麦条锈菌越夏考察启动会于河北北方学院西校区召开。会议由全国麦类作物病害研究与防控协作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联合主办,邀请部分协作组成员单位、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家参加。河北北方学院副校长刘颖慧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农林科技学院院长魏东研究员参加会议并介绍了农林科技学院发展概况。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万权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马占鸿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保通教授、詹刚明教授、河北省植保植检站张军森副站长、翟国英研究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马平研究员、吴玉星副研究员、河北农业大学闫红飞教授、山西农业大学谢咸升副研究员、刘敏捷副研究员、张家口市植保站站长郭洪涛研究员、康保县植保站站长康爱国研究员及我校农林科技学院袁军海教授、沈凤英副研究员等行业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黄亮博士主持。
启动会上,河北北方学院副校长刘颖慧介绍了河北北方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学院风貌。魏东院长系统介绍了学院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学科建设成果,重点展示了农学学科的传统优势及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的实践案例。陈万权研究员深入剖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小麦条锈菌越夏区演变趋势,指出晋北高原、河北坝上及内蒙古乌盟等传统越夏区因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的菌源不确定性,亟需通过科学考察验证其生态作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需通过多学科协作厘清越夏菌源动态,为国家小麦产业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会议部署,本次实地考察活动于2025年8月31日至9月6日展开。考察团将沿张家口→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大同市路线行进,重点调查晋冀蒙交界的农牧交错地带晚熟春麦田和自生麦苗条锈病发生情况,明确越夏菌源存续状态及向华北平原北部麦区的传播风险,最终形成科学防控建议。考察组组长陈万权总结强调,建立“越夏区-流行区”协同监测网络,完善病害早期预警模型势在必行。
本次联合行动凝聚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省级植保机构的科研力量,其成果将为修订《全国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提供核心科学支撑,筑牢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屏障。